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 王生中(原创)
日常生活中假如我们感冒了,打喷嚏、流鼻涕,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呢?是看医生吗?是去医院吗?我想都不是。心理如同身体,如果我们出现某些情绪问题,比如情绪低落、担心或者害怕什么,我们会想到心理咨询吗?应该也不会。但是如果我们的感冒继续加重,比如发烧、浑身疼痛而且时间超过十天以上,这时候我们可能会寻求医疗帮助;同样如果我们的坏情绪连续困扰我们很久,并且开始影响我们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我们的身体,比如睡眠、饮食以及其它躯体反应,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到是否去看心理咨询。
一、 相信我们自己的检查功能(内在的眼睛)
在我们的身体内有一个检查平台,它在检查我们身体的运行状况和健康状态,如果我们能觉察到它的存在,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保持对自己身体的觉知,比如什么时候该去体检、什么时候该去就医等等。心理也同样如此,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存在一只眼睛,它随时在洞察我们的内心状态。例如在压力状态下,内心的承载是否超负荷运转,是否需要给自己调整减压;重大事件之后,自己的内心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或许因为我们忽略了内心洞察的结果,从而延误了调整和改善的最佳时机。
某君,男,企业高层管理,偶然的一次失眠后感觉头晕, 随后开始了各种医学检查,均告知无器质性病变,检查结果并没有改变他日益加重的焦虑状态,同样头晕的症状也未减轻,而且随后伴随着失眠和饮食减少等等问题的出现,他自己觉察到是否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带着这样的疑惑他走进了咨询室。经过系统的心理干预,他的症状消失了……
所以只要相信我们内在的那个眼睛,观察自己的内心状态,当自己觉察到之后经过调整无效,可以借助心理咨询来获得帮助。
二、 社会评价系统(外在的眼睛)
我们作为社会人,与他人的连接过程中总会得到某些关于我们自己的一些信息反馈。在家庭、学校、单位、社区等等,总能听到一些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比如个性特征、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等。当我们关闭了内在那只眼睛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掉社会评价系统。心理的变化又区别于躯体的某些症状,因为我们习惯于接受身体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医学检查或者大夫告诉我们身体有那些问题,一般我们不是持否认的态度。但是心理层面不同,当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或者领导告诉我们在性格或者内心存在某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本能地会阻抗、否认。所以否认会使得我们的心理问题潜抑下来,也会使得简单的心理问题复杂化、严重化。
某女士,教师,第一次是她带着16岁的儿子来的,主诉儿子近三个月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和父母的对抗特别严重,整个人好像一下子全变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呢?通过和孩子接触,初步觉察到孩子的变化源于家庭系统的环境和系统成员的关系。那么真正需要帮助的是她的父亲和母亲。原来母亲自从和父亲结婚开始,就对丈夫有各种的抱怨和不满,致使夫妻关系一度紧张,经常争吵或者冷战。不仅如此,她在单位与领导、同事甚至和学生的关系也很糟糕。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甚至在她是学生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师、同学、同事、丈夫、孩子对她改变的诉求,她从来没有觉察到我到底哪出了问题。现在孩子出现了问题,让她开始停下来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她需要心理帮助当然也包括她的丈夫。
三、 支持系统的缺失
我们习惯的认为支持系统来自外部,比如家庭、单位、社区邻里以及社会角色等;其实重要的支撑来自于我们内心世界。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我们首先感知到的是来自外部的支撑,比如获得良好的照顾、抚养;开始构建内在的支撑的过程是先从外部支撑的充分获得然后开始构建内在的自我支撑。在我们成长的任何阶段,当支撑不足以使得我们内心世界有足够的动力和能量去适应现实世界的时候,都会因为内心世界的改变而引发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内心状态的改变又会引发信念、思维方式、行为等改变。一对恋人或者是夫妻,他们的关系总是先从外部的连接而彼此获得支撑。当他们的关系发展继续发展、亲密关系继续加强的时候,彼此内在支撑的需求和动机会逐渐打开。彼此内在和外在的互为影响加强,当彼此感觉到某些缺失的时候,也是矛盾的开始。这时候的亲密关系或许已经亮起了黄灯,或许我们还在彼此指责和抱怨对方而忽略了我们内在支撑的发展。如果我们感觉到这样的关系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或者疲于应付甚至是厌倦,是否会想起心理咨询呢?因为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咨询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支撑。
总的说来我们只要觉察自己内心世界内在的和外在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和培育自己的支撑系统的同时也在关注和发展自己内在的支撑动力,我们的心理状态会得到一个提高而且也不会错过寻求心理帮助的最佳时机。
|